什么是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優勢?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因此養老保險的繳納至關重要,那么自由工作者如何繳納養老保險,需要什么手續,什么資料?
如果是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以下條件和流程辦理:凡從事靈活就業(本市非農戶口)、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或檔案托管在市(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人才服務機構,并且在國家規定正常勞動年齡內的人員。可帶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建立個人檔案的需提供近期個人免冠照片1張到市(縣、區)檔案托管的公共就業服務、人事人才服務機構或縣、區社會保險中心辦理參保手續。辦理完參保手續的次月起到參保縣、區稅務服務大廳或稅務機關委托的銀行網點進行繳費。
如是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可到戶籍地所在的社區、村委會咨詢申請。
個人養老保險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注釋】參加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實際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以上的,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示例】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數繳納,而社會當年平均工資2000那你的當年指數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來平均,很容易,到時候你自己都可以計算多少養老退休金的。
當然自由職業者也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在保障目的上沒有特別大的區別,都是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老年人提供生活費用。
不過商業養老保險相對于社會養老保險來說,繳納的保費可能要高一些,當然針對不同的險種,商業養老保險保費也不相同,大家可以針對性了解下。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商業養老保險知識,可以登錄太平洋保險官網查看詳情。